1月2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學術指導,奇創旅游集團、景域驢媽媽集團主辦的“第六屆中國文旅IP大會”在線舉行。本次IP案例由向陽而生、紅色之光、鄉村之光、城市之光、科技之光、微光成炬等六項內容組成。
安陽市共11家旅游景區、文旅企業報名參加。經過前期申報、公眾投票及專家評選等環節,最終有4家單位獲得“IP有光”獎項,分別為:
殷墟景區榮獲“向陽而生”稱號
紅旗渠景區榮獲“紅色之光”稱號
太行大峽谷景區榮獲“鄉村之光”稱號
安鋼工業景區榮獲“科技之光”稱號
殷墟景區榮獲“向陽而生”稱號
殷墟的文化
走進殷墟,您可以看到中國最早成體系的文字——甲骨文;您可以欣賞到商代精美絕倫的青銅器;您可以看到中國古代最早的車馬實物和道路遺跡;您可以看到中國最早的女將軍墓——婦好墓;您可以看到中國最早的皇家王陵——殷墟王陵遺址。
舉世聞名的青銅器之冠——司母戊鼎出土于殷墟,重達875公斤,是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器。殷墟考古發掘的殷代車馬坑,是華夏考古發現的畜力車最早的實物標本。婦好墓是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站在1976年發掘的一座商代王室女性墓葬,被列為中國七十年代十大考古發現之一。殷墟王陵遺址被國際專家、學者贊譽為“世界上第二個古埃及”,其價值可與世界七大奇跡相媲美。
殷墟的榮譽
安陽殷墟位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西北部,橫跨洹河南北兩岸,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全國旅游文明景區、中國考古學的誕生地、甲骨文發祥地,又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并榮獲全國首批旅游景區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屬歷史遺址類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3月,殷墟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殷墟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和良好的管理與展示,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殷墟被評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殷墟對安陽經濟發展的貢獻
安陽殷墟大遺址公園建設規劃總面積29.47平方公里,將進一步推動安陽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適合大遺址保護利用和地方社會發展的產業環境。
殷墟的可持續發展
安陽殷墟景區遵循可持續發展理念,在文化資源保護方面,殷墟景區對古遺址等不可移動文物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全面保存,延續文物的真實歷史信息和價值;在支持當地社區發展方面,積極聘用當地居民,提升當地居民就業機會;在游覽服務方面,一直保持較高的游客滿意度,為游客提供優質的服務是景區的服務準則。
紅旗渠景區榮獲“紅色之光”稱號
安陽林州紅旗渠風景區位于豫、晉、冀三省交界處,自然風光奇險秀麗、人文景觀底蘊豐富,被譽為“人工天河”“中國水長城”“地球上的藍色飄帶”。紅旗渠景區始終堅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著力打造“精神高地、旅游勝地、培訓基地、人氣旺地”。
依托紅色旅游資源,傳承弘揚紅色基因。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上世紀六十年代,10萬林州(原林縣)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歷時十年,絕壁穿石,修筑了全長1500公里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紅旗渠,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2021年9月,紅旗渠精神入選第一批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經過多年發展,先后被授予、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全國研學旅游示范基地、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國家水情教育基地等多項國家榮譽,是國家水利風景區、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累計接待游客1500萬人次,已成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廉政教育、黨史教育的主要場所和重要陣地。
打好紅色旅游三張牌,打造紅色教育新高地。充分發揮紅旗渠紅色教育基地作用,一是做好紅色培訓,創新開設紅旗渠紅色、廉政、勞?!啊比笾v堂”,建設實訓基地,完善紅色培訓理論與實踐體系。二是拓展紅色研學,編制《紅旗渠研學旅行總體規劃》,打造走一次千里長渠、開一次主題班會、吃一次民工餐等紅旗渠“十個一”體驗課程,開發《飲水思源 耕讀傳家》勞動課程,打造“紅”、“紅+紅”、“紅+綠”、“紅+文”4個主題16條研學精品線路,開展小小講解員、研學直播、進校園等系列活動,榮獲文旅部“紅色旅游進校園”優秀案例。三是豐富紅色體驗,打造《凌空除險》《鐵姑娘打釬》等經典實景劇目,累計演出683場,上榜全國最受歡迎十大紅色景區。
創新業態,構建“1+N”紅色旅游新模式。一是“紅色旅游+體驗”。打造數字紅旗渠場館,開發VR場景還原,真實再現上世紀60年代紅旗渠修建歷程,構建“理論+環境+歷史+互動+體驗”的紅色旅游體驗模式。二是“紅色旅游+文創”。創新紅旗渠活動利用,把紅旗渠文化元素、精神因子等融入文創產品開發全過程,開發《趣紅旗》《紅旗力量》《紅旗歲月》《青山綠水紅飄帶》等7個系列62款紅色文創產品,推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三是“紅色旅游+研學”。立足立德樹人,探索文教旅體高度融合、旅游產業轉型發展新路徑,開展國家級研學營地和國家級勞動教育基地同創共建,優化課程線路開發,打造紅旗渠為全國研學教育的“大本營”、校外實踐教育的“目的地”、港澳國際研學交流的“主陣地”。
太行大峽谷景區榮獲“鄉村之光”稱號
太行大峽谷景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太行山東麓的河南省安陽市林州石板巖鎮境內,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1.5公里,海拔800-1739米,相對高差1000米以上。景區總面積89平方公里,植被覆蓋率為90%,有天然氧吧的美譽。境內斷崖高起、群峰崢嶸、蒼溪水湍、流瀑四掛,是“北雄風光”的典型代表。太行大峽谷景區包括泉潭疊瀑桃花谷、百里畫廊太行天路、太行之魂王相巖、原始生態峽谷漂流、人間仙境仙霞谷等,峽谷內景色各異,令人神往。
太行大峽谷景區內有一條景觀和交通融合的景觀道路——太行天路,太行天路原為風景名勝區范圍內一條鄉村道路,未開發之前,狹窄、陡峭、大型旅游車輛無法通行,沿途山村群眾出行很不方便,游客也很難到達。本著開發旅游、利民利企的原則,林州市太行大峽谷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將“太行天路”開發作為企業的戰略方向之一,前后數年累計投入資金近六千萬元,終于將太行天路打造成為了一條旅游路、觀光路、致富路、民心路。
太行天路開發完成后,北起桃花谷景區,南至仙霞谷景區,全長約30km,大部分路段在懸崖峭壁上曲折蜿蜒。沿線奇峰壁立,溝壑縱橫、景隨路轉,四季不同。無論是徒步還是自駕,行走在太行天路,游客都能感受太行山的雄渾與壯美。天路沿線有十幾個觀景點,游客可以在不同的風景中打卡、拍照 、留連。整條道路寬闊、安全,既是景區環線游覽道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俯瞰太行山壯美風光的觀光大道, 更是發展鄉村旅游、帶動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
太行天路沿線有三個行政村、十幾個村民小組。這些村落分散在懸崖峭壁上,坡多地少、交通不變、生活貧困 。修了這條路,天路沿線的村民,不僅出行更加方便,農產品也可以更便捷的出山。大量游客的到來,也為農家樂、民宿、當地土特產經營等鄉村旅游帶來更多的商機。太行天路修通后,沿途村莊的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致富路,迅速擺脫了貧困。
太行大峽谷景區自開發以來,已經連續經營近二十年。多年來,太行大峽谷景區堅持通過多種方式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做貢獻。每年帶動天路沿線村民原地就業300余人,僅桃花谷景區和太行天路景區就雇用了70名當地村民,間接帶動旅游產業就業人數過萬人。景區還為太行天路沿線的桃花洞、朝陽等行政村的村民提供了近百個流動攤位,村民利用這些攤位售賣花椒、核桃、山楂、柿餅等土特產品和木雕等工藝品,收入不斷提高。
在疫情暴發前的2019年,太行大峽谷景區每年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帶動區域內村民每戶每年增收5萬元以上,是當地實實在在的致富先鋒隊、小康筑路人。
安鋼工業景區榮獲“科技之光”稱號
安鋼工業景區隸屬安鋼集團公司,是國家AAA級旅游景區,也是全國第七家、河南省首家獲得國家A級旅游景區的鋼鐵企業。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安鋼集團斥巨資打造園林式化工廠,大氣污染排放指標達世界一流、國內領先水平,成為全國第一家全流程干法除塵的鋼鐵企業。安鋼工業景區依托現有工業資源,以“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為主題,著力打造、“科技研學游”、“國企黨建游”等精品線路,并開發出“夜宿安鋼”及開放日等創新活動。
安鋼工業景區研學基地課程設置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培養學生勞動觀點、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注重學生體驗。2021年5月,安鋼工業景區掛牌殷都區中小學專項性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國情教育基地”。2021年順利接待學生近兩萬人。
安鋼集團運輸部黨建基地為黨建游的主要景點,其與眾不同之處在于安鋼職工自己動手繪制的粉筆畫,栩栩如生的粉筆畫讓游客如同身臨其境。該景點粉筆畫曾兩次登上學習強國平臺。
安鋼工業景區的新型旅游產品打造了安鋼工業景區的新名片,開啟了安陽市工業旅游的新篇章。